公司要闻行业动态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 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阅读次数  :124     发布时间:2024-01-17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 、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  ,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加大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   、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 ,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二)基本原则  。

增强能力      ,服务群众 。加大支持力度 ,加快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教育   、科研 、产业、文化等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   。

遵循规律 ,发挥优势。坚持守正创新,继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方法  ,巩固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产业化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

提高质量,均衡发展  。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促进中医药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在实施重大工程的同时 ,配套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激发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

(三)建设目标 。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 ,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   ,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

二、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

着力彰显优势 、夯实基层   、补齐短板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提供融预防保健   、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扬优强弱补短”建设。

1.建设目标  。推进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   ,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显著提升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中医医疗服务需求   。

2.建设任务 。一是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总体布局中    ,依托现有资源 ,择优遴选建设若干国家中医医学中心 ;支持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短缺   、转外就医多的地区 ,依托当地现有资源,院地合作、省部共建 ,实施若干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二是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强化设备配备 ,优化完善中医诊疗方案   ,提升中医临床疗效。三是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 ,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四是依托现有资源 ,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  ,推动地方加强中医康复科建设,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开展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六是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 ,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中 ,支持脱贫地区 、“三区三州”   、原中央苏区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卫生院 ,在“三区三州”建设64个中医县域医疗中心 。七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 ,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 、配备中医医师,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    。八是实施名医堂工程 ,按照品牌化 、优质化  、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要求 ,分层级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推动名医团队入驻  ,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

3.配套措施 。一是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进一步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传染病防治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   ,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二是各地要切实履行建设主体责任 ,落实土地 、规划等建设条件,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土地使用标准,统筹考虑当地中医药发展基础和建设条件   ,因地制宜开展建设。三是各地要统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中医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落实“两个允许”要求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落实中医药服务价格 、医保支付倾斜政策  ,鼓励在中药制剂和中医技术应用等方面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

4.部门分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医保局 、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负责,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

(二)中医治未病能力建设。

1.建设目标   。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通过实施区域中医治未病中心试点建设和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总结探索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治全过程的方式,形成可推广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模式 。

2.建设任务  。一是推动若干地级市开展区域中医治未病中心试点建设,探索相关政策机制  ,推广适宜技术,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带动提升区域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二是实施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妇幼健康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点。

3.配套措施。制定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政策措施 。各地要积极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发挥中医治未病价值作用的政策机制 。区域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和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单位要创新思路 ,探索积累有益经验。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负责。

(三)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1.建设目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 ,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   ,增加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供给 ,创新服务模式 ,建成老年医学中医药高地。

2.建设任务。一是推动有条件的省份依托现有资源   ,开展老年中医药健康(治未病)中心试点  ,探索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  ,提升临床   、康复  、护理、慢性病管理 、科学研究、健康管理能力 。二是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老年病科建设 ,增加老年病床数量 ,开展老年病及相关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

3.配套措施 。国家中医药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标准,制定省级老年中医药健康(治未病)中心建设指南 。各地要将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纳入本地区健康服务或养老服务相关规划   ,加大对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支持力度 。在中医药老年健康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岗位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更灵活的政策支持   。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探索创新  ,形成好的经验和做法   。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民政部等负责     。

(四)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综合统计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基本建成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 、中药质量信息数据标准和统计体系 ,实现公立中医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国家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2.建设任务 。一是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要求   ,开展智慧中医医院建设 ,支撑便民惠民服务    。二是制定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  、省级两级平台 ,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体系,基本建成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 。三是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达标建设  ,推进中医医院通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试点应用   。四是制定国家中药质量信息统计制度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省级两级平台  ,构建统一规范的中药质量信息数据标准和统计体系   。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 ,加强部门协调,建设国家级工作平台。各地要将综合统计  、信息化工作纳入规划,落实主体责任 ,配备专职人员,加大实施保障力度 ,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综合试点和各类专项试点   。项目单位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   、国家统计局牵头负责,财政部  、科技部、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

三     、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

建立中西医协同长效机制 ,健全中西医临床协同体系      ,提升中西医协同攻关水平,“宜中则中 、宜西则西”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

(一)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创新建设。

1.建设目标。建设推广“有机制 、有团队、有措施   、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

2.建设任务。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辐射带动提升区域中西医结合整体水平。

3.配套措施     。各地要支持组建区域中西医协同医疗联合体,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项目单位要把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  ,将中西医联合查房  、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 ,在各主要临床科室配备中医医师,打造中西医协同团队  。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负责。

(二)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建设。

1.建设目标 。促进中西医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和中西医医疗技术优势互补    ,推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和医学领域创新发展,显著提高部分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疗效 ,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 。

2.建设任务 。聚焦癌症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重点  ,遴选一批项目单位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

3.配套措施。国家中医药局要统筹实施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各地要在人力 、物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结合本地实际  ,开展省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试点 。项目单位要围绕解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难点,整合资源 、协同攻关 ,创新诊疗模式。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    、财政部、国家疾控局等负责  。

四 、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

重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 ,布局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装备项目 ,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传承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一)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1.建设目标 。跨领域、跨行业整合多学科资源   ,完善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技术创新平台为主要支撑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优化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 。

2.建设任务  。依托现有资源   ,建设若干中医药相关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0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实验室 ,提升中医药科技服务能力及协同创新能力 。依托国家和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建设30个左右国家药监局中药市场质量监控和评价重点实验室 、30个左右国家药监局中药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整体提升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  。

3.配套措施。各地要加大实施保障力度     ,在运行管理    、岗位管理、人才聘用  、职称晋升等方面创新机制。支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在省级科研项目中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    。注重培育省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功能互补 、错位发展。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药监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负责  。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

1.建设目标。提升中医药古籍原生性、再生性保护能力,提高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 。

2.建设任务。一是依托现有数字平台建设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建立中医药古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和中医药知识服务系统 ,推动中医药古籍数字化挖掘,打造中医药古籍数字化服务应用产品。二是依托现有机构 ,改善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条件,全面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物定级     、建档   、备案工作,加大濒危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力度 ,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及利用能力 。

3.配套措施。各地要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医医疗机构等在古籍保护和现代化应用方面的资源和人才优势。项目单位要把古籍保护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纳入重点工作计划  ,落实建设经费  ,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改善古籍保护条件。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财政部等负责  。

(三)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研究 。

1.建设目标  。布局一批中医药科研项目,系统化诠释中医药科学问题,提升重大疾病临床疗效、中药质量水平  ,科学阐释中医药机理 ,完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体系。

2.建设任务。一是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方案优化研究 、中医药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临床循证研究及评价研究  ,组织筛选50个中医优势病种 。二是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中医理论的原始创新     ,阐明作用机制,助力临床精准诊疗  。三是研发一批临床疗效好 、科技含量高  、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 。

3.配套措施。各地要加强政策保障,建立完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项目单位要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产学研医政深度融合 。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 、科技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药监局等负责。

(四)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

1.建设目标  。推动实施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装备项目     ,提升中医药技术装备水平   、产业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   ,在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

2.建设任务  。一是开展中医特色诊断治疗装备研究 ,研发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装备、中医特色疗法智能化装备 、中医治未病现代化装备 。二是开展中药品质智能辨识与控制工程化技术装备研究  ,研发推广中药材生产与品质保障 、中药饮片智能炮制控制与调剂工程化、中成药制造核心工艺数字化与智能控制等技术装备  。三是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共性标准等可度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和应用转化   ,研发中医现代“铜人”,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示范 。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强政策保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项目单位要落实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    ,完善激励机制 ,调动广大中医药科技人员参与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负责   。

(五)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 。

1.建设目标。建设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   ,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基地和创新人才高地。

2.建设任务 。一是调整优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发展布局   ,加大对基础研究 、弱势和小众学科的支持力度,做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 。二是加强青蒿素研究中心  、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中医药疫病防控中心等建设 ,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高地。三是实施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强院计划,加强中医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四是指导省级中医药科研院所加强能力建设。

3.配套措施  。中国中医科学院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 ,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 ,在岗位设置 、薪酬等方面建立更加灵活的政策机制。

4.部门分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  、财政部  、教育部 、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疾控局等负责        。

五    、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

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建设以领军人才为引领,青年优秀人才、骨干人才  、基层实用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  。

(一)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

1.建设目标。培养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领军人才 、学科团队 ,搭建高层次人才梯队。

2.建设任务。一是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项目 ,遴选培养50名岐黄学者和200名青年岐黄学者,组建10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 。二是实施中医药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1200名中医临床       、少数民族医药 、西医学习中医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三是实施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项目  ,遴选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继承人    ,培养一批中医药骨干师资和中药、护理 、康复   、管理等方面骨干人才,规范化培训一批中医医师 。四是实施综合医院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开展西医学习中医高级人才培养和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建设一批传承工作室,培养一批中医药骨干人才 。

3.配套措施     。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完善相应的遴选、评价  、管理     、投入等机制 ,负责开展终期评价,做好不同层次人才项目衔接,搭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  。各地负责过程管理,加强政策等配套衔接 ,在重大项目建设 、评选表彰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形成支持合力。项目单位负责项目日常管理 ,保证培养对象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 、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负责  。

(二)基层人才培养计划。

1.建设目标  。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素质逐步提升  ,更好适应群众就近享受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

2.建设任务 。一是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招录7500名左右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   ,支持1.25万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培养5000名中医助理全科医生  ,为中医馆培训一批骨干人才。二是实施革命老区中医药人才振兴项目 ,在革命老区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加大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培养力度 ,支持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3.配套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不定期组织开展考核评估。各地负责过程管理     ,完善培养使用、待遇保障等政策   ,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相关要求,积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确保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单位负责项目日常管理 ,保证培养对象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  、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负责。

(三)人才平台建设计划 。

1.建设目标  。推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建设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平台,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 。

2.建设任务    。一是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和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    。二是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依托已建成的各类机构,遴选若干标准化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基地。三是为第四届国医大师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建设传承工作室 ,新增建设一批老药工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完善相应的遴选     、评价 、管理 、投入等机制,组织项目的实施和评估 ,集聚高层次人才参与平台建设     。各地要加强政策保障 ,负责过程管理。项目单位要落实团队、场地 、设施等软硬件要求 ,建立管理制度  ,进行定期评估和报告。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教育部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负责   。

六  、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

围绕中药种植  、生产     、使用全过程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 ,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      ,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一)中药材种业质量提升  。

1.建设目标  。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鉴定评价  、优良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能力进一步提升    ,优质种子种苗大规模推广应用 ,中药资源监测能力明显提高   ,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 。

2.建设任务  。一是支持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二是引导地方建设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   ,推动制定种子种苗标准。三是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成果,健全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3.配套措施   。出台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   ,从法规层面规范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 ,打击种业违法行为。加强部门协同,形成中药资源管理合力  。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

(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1.建设目标 。道地药材生产布局更加优化,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 ,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有效转化和示范推广   ,进一步推动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  。

2.建设任务  。一是引导地方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二是建设一批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 、人工繁育基地。三是制定常用300种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四是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    、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 ,开发30—50种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  。五是统一中药材追溯标准与管理办法 ,依托现有追溯平台  ,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六是依托现有药品监管体系 ,搭建一批中药材快速检测平台 。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全国道地药材目录  ,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加强道地药材产区规划和规范化种植。各地要强化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    ,在项目  、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建立部门协同机制   ,统筹力量协同推进中药材质量提升。

4.部门分工  。农业农村部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林草局  、国家药监局等负责         。

(三)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  。

1.建设目标。深入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 ,阐释中药炮制机理  ,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保证饮片质量。

2.建设任务。一是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挖掘与传承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二是开展一批常用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 、生产工艺等研究 。

3.配套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各地要加强对区域特色饮片和炮制技术的挖掘、整理、传承。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 、财政部、国家药监局等负责  。

(四)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

1.建设目标    。涵盖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评价  、质量标准 、生产工艺  、制剂技术等的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基本建成 ,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新药审评体系进一步完善 。

2.建设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开展100种中成药的临床综合评价,丰富中成药在用药指征  、目标人群  、最佳剂量等精准用药信息方面的内涵  。二是针对100种中成药建立系统完善  、适应发展需求、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标准体系  ,形成多层次的现代质量控制体系 。三是初步建立中医药理论 、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 ,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 。四是开展中成药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常用中成药质量优劣评价标准 。五是完善中药警戒制度 ,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建设  。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优化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核心的中药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机制 ,协调推动中成药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和转化 。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负责    。

七 、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重点支持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建设,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精华精髓 ,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实现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一)中医药博物馆建设。

1.建设目标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及其数字博物馆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 、功能完备的中医药博物馆体系,更好展示中医药藏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

2.建设任务  。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选址立项  、基础建设和数字化建设 。支持中医药博物馆创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 。开展中医药相关文物、史料及代表性见证物的征藏工作,充实完善中医药收藏体系   ,建设中医药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 ,构建中医药博物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推动建设一批中医药主题文化园,推出一批精品中医药展览   ,开发一批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

3.配套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项 、选址、建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各地要将中医药博物馆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多部门共建共商机制    。项目单位要拓展相关经费渠道 ,提高建设水平   ,丰富馆藏藏品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博物馆建设 。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负责   。

(二)中医药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建立健全,形成一批中医药文化精品 ,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进一步丰富,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在“十四五”末提升至25%左右   。

2.建设任务。一是提炼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    ,挖掘阐释并推广普及名医名家 、医籍名方等中医药文化经典元素。二是支持创作高质量的中医药图书、纪录片、影视剧以及各类新媒体产品,打造有代表性的中医药文化节目和中医药动漫作品   。三是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  ,推动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并达到国家级建设标准,推动建设若干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    ,支持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 。四是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 ,开展中医药文化专题教育活动 ,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学生社团。五是培养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队伍   。

3.配套措施 。国家中医药局要组织中医药文化有关研究工作 ,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实施保障力度     。各地要把中医药文化工作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总体框架    ,对本地区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整理、挖掘研究    ,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总体安排,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 。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央宣传部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教育部、广电总局等负责。

八 、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

重点支持中医药产学研用开放发展    ,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推动中医药传播 、应用与发展 ,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一)中医药开放发展平台建设。

1.建设目标。中医药机构参与全球中医药各领域合作的平台更加多样   ,机制更加灵活,中医药海外认可度和接受度进一步提升。

2.建设任务。鼓励社会力量持续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  。依托国内中医药机构,拓展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市场化方式 ,与有合作潜力和意愿的国家共同建设一批友好中医医院    、中医药产业园  。支持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建设传统医学领域的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

3.配套措施 。指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基金  ,参与平台建设工作   。各地要明确派出人员晋升 、待遇的激励保障政策,对开展中医药领域对外投资合作的企业给予支持   。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国务院国资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负责。

(二)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

1.建设目标   。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建设任务。培育世界一流多语种中医药学术期刊,加强与境外知名期刊合作  ,支持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中医药研究成果 ,在跨国科研合作计划中加大中医药参与力度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发展 。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支持中医药参与相关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支持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推动出台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 ,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外交部、科技部 、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药监局等负责。

(三)中医药国际贸易促进计划 。

1.建设目标  。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在探索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医药国际贸易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总额以及中医药行业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2.建设任务 。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探索中医药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中医药服务国际知名品牌 。巩固中医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传统服务贸易优势,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   。鼓励有实力 、信誉好的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构建中医药跨国营销网络,建设中医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支持中医药企业通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平台“走出去” 。

3.配套措施。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展中医药“走出去”相关活动并探索设立中医药相关展示板块 。持续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工作 ,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和指标,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管理与服务   ,研究调整中药产品税则号列  ,提升中医药产品和服务通关便利化水平  。各地要完善对中医药服务出口企业的金融等支持政策  。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商务部、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财政部等负责  。

(四)中医药国际抗疫合作计划。

1.建设目标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更多抗疫类中药产品在海外注册和应用     。

2.建设任务。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  ,组织中医药抗疫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建设高水平的中医疫病防治团队 ,加强抗疫技术和产品国际合作。加强抗疫类中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各地和中医药机构参加有关国际性高级别论坛   ,推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合作,完善中医药参与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各地要出台鼓励企业开展抗疫类中药产品海外注册和应用的政策措施,明确对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人员的激励保障政策 。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外交部 、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负责 。

九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

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先行先试  ,以点带面  ,为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探索途径   、积累经验 。

(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

1.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体制机制,鼓励在服务模式  、产业发展 、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  ,加快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发展政策举措、管理体系  、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  ,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打造一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2.建设任务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体 ,分批规划建设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是系统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任务 ,加快推动省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二是重点推进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在不同领域形成示范。三是在中医药管理体制 、服务体系、服务模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  、文化传播等方面,针对亟需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  ,深化改革,形成经验。

3.配套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示范区布局,强化统筹指导 ,沟通协调解决问题 ,在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定期开展评估,总结推广经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承担主体责任   ,将示范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 ,健全示范区建设机制 ,明确工作职责   ,完善配套措施 ,加强改革探索 ,及时总结经验。

4.部门分工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药监局等负责 。

(二)医保   、医疗    、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建设。

1.建设目标。遴选部分城市开展试点,鼓励地方发扬首创精神 ,加快推进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医保   、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完善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改政策。

2.建设任务     。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为重点,在全国选择若干地级市开展试点  ,优先考虑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支持试点城市加快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制定实施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探索形成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改政策体系 ,总结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3.配套措施    。国家中医药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试点工作总体方案 ,加强指导,及时发现并推广各地经验 。各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 ,健全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实施  ,深入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

4.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药监局   、国家疾控局等负责  。

十  、保障措施

(一)强化项目实施。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 ,各有关地方  、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  ,协同做好落实工作 。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要将重大工程实施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  ,明确工作任务  ,加强组织协调 ,抓好落地落实 。各有关地方和项目单位要强化主体责任  ,精心实施项目 。

(二)做好资金保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投入责任,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振兴发展 ,各级政府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形成合理投入机制 。加强项目统筹规划和预算申报管理     ,避免资金安排分散重复,优先保障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 。依法依规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保障财政资金专款专用 。完善内控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强化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

(三)加强监测评估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牵头组织成立专家组  ,制定评估方案    ,开展重大工程实施动态监测    、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强化全周期监测  ,增强评估的客观性  、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评估结果应用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立行立改   、即知即改。

(四)注重宣传解读  。要加强政策解读,大力宣传中医药振兴发展特别是重大工程实施的进展和成效 ,宣传中医药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  。及时总结提炼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 ,加强典型报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对中医药的认可度  ,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


网站地图